网站上线或者改版的时候,常常会做一个操作向导,告诉用户一些重要操作到了哪里,或者什么地方隐藏了什么好玩的东西,等等,虽然我都是直接关掉的,或者快速跳过,但是对有部分用户而言还是很有用的。
这种提示比较好的交互效果是采用镂空的半透明遮罩,视觉重点一目了然,类似这样……
网站上线或者改版的时候,常常会做一个操作向导,告诉用户一些重要操作到了哪里,或者什么地方隐藏了什么好玩的东西,等等,虽然我都是直接关掉的,或者快速跳过,但是对有部分用户而言还是很有用的。
这种提示比较好的交互效果是采用镂空的半透明遮罩,视觉重点一目了然,类似这样……
图片合成最常见的需求有验证码图片,亦或者图片加水印等,这种实现一般都是后端实现的。
随着HTML5发展和现代浏览器的占比越来越高,我们其实也可以在前端直接进行图片的合成。优点在于,响应更快,体验更好;如果是和文字进行合成,我们可以利用客户端字体,视觉展现效果更丰富;同时展示和合成全部都是前端完成,因此更利于维护。
最近,把团队内经常使用的一个基于Node.js制作的小工具给做成了可视化操作的桌面软件,使用的是electron
,这里简单分享一下使用electron
的一些经验和心得。
可能很多小伙伴都不知道,我们只要在HTML代码上设置几个属性,就可以让浏览器支持我们自定义的快捷访问方式,而这个神奇的属性就是本文要介绍的,accesskey
属性。
HTML虽然入门简单,但是,要想日后深入,却要花费非常大量的时间,因为一些看似非常简单的属性,实际上牵扯到另外一个完整领域的知识。例如本文要介绍的这属性tabindex
,与web网页无障碍访问息息相关,而且是键盘访问领域的。
这些属性不仅可以触发浏览器层面的行为,本身对HTML的元素的交互特性甚至UI表现都会有影响。
之前,我一直以为HTML <area>
是一个鸡肋HTML,估计到了HTML5时代会被废弃的命。但是,最近一查资料,乖乖了个咚,不仅没被废弃,反而发展了,新增了一些标签属性,例如rel
,media
,hreflang
等。
然后进一步研究发现,尼玛这货居然还可以用来解决一个困扰我很多年的棘手问题,形象立马高大上了起来。
所谓“键盘可访问性”,指的是用户只使用键盘访问网站的能力。例如,我们的iMac鼠标没电了,或者鼠标坏了,或者在智能电视中访问我们的网站,此时就只能依赖于键盘访问了。
我们只要平时注意HTML语义化,例如按钮不要使用<span>
,<div>
等标签,不要重置outline
,基本上键盘可访问性就已经及格了。
若想再进一步提供,就需要看看本文的内容了……
很多人只要一提到@font face
规则,心中就会不由自主“哦~~”的一声:“这个我知道,可以用来生成自定义字符小图标!”话是没错,问题在于很多人就以为生成字符小图标就是@font face
规则的全部,实际上只是功能之一,如果真正了解@font face
规则,你会发现,@font face
规则可以做的事情其实非常多,尤其我们不考虑IE7,IE8浏览器的情况下……
虽然一些常见中文字体直接使用中文名称作为CSS font-family
的属性值也能生效,但我们一般都不使用中文名称,而是使用英文名称,主要是规避乱码的风险。还有一些中文字体,直接使用中文名称作为CSS font-family的属性值是没有效果的,需要使用对应的英文字体名称才可以。也即是说,不管怎样,你要想使用中文字体,就必须要知道其对应的英文名称…
目前在web领域,基本上看到那些酷酷的2d动效,都是canvas
实现的,flash已经基本上都被淘汰了,canvas
效果的实现,无需安装任何插件,IE9及其以上浏览器支持,至少在移动端,大家可以放心大胆使用,甚至webGL 3D效果都可以尝鲜。
无论是雪花飘,星星动还是粒子飞,其canvas
实现都是一样的套路…